为促进学术交流,扩展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师生学术活力,推动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第484期阳光论坛于10月26日上午在崇真南楼A6010成功召开。此次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华桥研究员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的张晓明教授作学术讲座。学院相关研究方向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张华桥研究员作了题为“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物理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介绍了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自2010年运行以来取得的包括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五夸克态等大批重量级成果,同时也展望了未来LHC高能量前沿的物理机遇。针对这些物理机遇,张华桥研究员着重介绍了探测器高亮度升级时所面临的挑战,包括CMS高粒度量能器北京硅模块中心的相关建设工作。
张晓明教授作了题为“LHC重离子碰撞实验中的重味物理”的报告,介绍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上的大型重离子对撞实验(ALICE)的物理目标与相关核电子学背景,以及ALICE实验近年来为探寻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相关性质所作的一系列测量工作。张晓明教授的报告还探讨了未来高能核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展望了这些热点背后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
此次论坛中,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伟博士作了题为“TDC芯片设计研究”报告,介绍了我院相关团队参与的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的FPMROC TDC(时间数字转换器)芯片设计工作与其最新进展。两位专家对该项工作所取得的系列成果给出了高度评价,也为此项目的后续进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会后,两位专家与学院参会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并针对学院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与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做了细致解答。此次论坛丰富了我院师生对国内外大科学装置以及其相关电子技术的认识,也为我院未来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张华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CMS组副协调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负责人。先后在ATLAS实验和CMS实验的希格斯物理、顶夸克物理和新物理寻找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发现ttH,发现tW,寻找激发态底夸克等。其中ttH的发现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并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为2018年十大物理亮点之一。先后参与ATLAS液氩量能器与CMS高粒度量能器的研制,测试,运行,负责CMS高粒度量能器北京硅模块中心的建设工作。
张晓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ALICE课题组负责人、CBM课题组副组长。获得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资助,华中师范大学“桂子青年学者“。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先后主导了ALICE上重夸克衰变渺子、非瞬发粲强子、高能喷注奇异化学组份等一批前沿课题的研究,在ALICE探测器升级中做出多项主导贡献。现任ALICE国际合作组合作委员会委员、CBM实验国际合作组理事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