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他是70后的年轻教师。任教近8年,他带领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40余项,曾获2009中国电子学会二等奖,2011中国纺织协会二等奖,连续3年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校级教育创新先进个人。在学生眼中,他是良师,也是益友,他是严师,亦是慈父。
独树一帜,构建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来到 田老师位于电子电气学院E杰班的实验室,看到的是一番学生相互讨论、埋头实验的场景。3、5人围坐在一起,专注又富于投入的热情。讲台上,学生讲着自己的PPT。田老师说:“在实验室里,我不讲课,大多时间都是在听,在看。”田老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可以简化为“选拔—培训—竞赛”。理论基础知识是根本,然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才是搞科研的本质。理论比较理想化,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能用理论解释的问题。田老师经常对同学说的一句话就是:“任何问题都是有原因的,只可能是你自己某个环节没有掌握好,反复的实践才能发现问题”。
在实验室里,学生是创新实践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团队精神。以项目管理的模式对学生的实验项目进行管理和评估,田老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实验项目的评估和考核,为学生项目的选题和设计过程提供启发性思路。学生不再受到时间,场地和设备等的限制,可以自主设计,主动发挥创造力,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就像田老师的学生所说的那样:“对于电路,他总是不断要求我们做的更完美,在学习的同时,他要求我们在一定的基础上创新,有自己的想法,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我们都感觉受益匪浅。”
这样的教学模式里,竞赛是重要一环。他认为,竞赛是考察学生最好的方式,这不仅可以得到业界的认可,也是一个学生展示实力的平台,和同专业的各校学生相竞争,补足差距。而且,由于竞赛试题的严密性和突击性,备战过程就更要广而深。同时,学生也经历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在赛程中游刃有余。
田裕康老师指导学生电子制作
以校为家,课余搭起师生第二课堂
从田裕康老师进入学校后,电子学院的实验室一年四季总是灯火通明。每年暑假,他主动提出学生暑假留校学习。这种义务性的补习方式,基本花费了其应有的全部暑期时间。每周,他都会早早出门,搭乘538到南湖校区,然后再转901来到阳光校区,陪着学生一起学习研究,答疑解惑。晚上,再坐最后一班公交家。每年暑假,学校都会组织教师团体旅游,每每这个时候,田老师都会毅然决然地放弃,选择和他的学生们呆在一起。
我们不免要问,为什么田老师要牺牲自己的假期来为学生补习。他则对记者说:“基础知识很重要,这方面的加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指导。我们的学生和武大、华科的差距就在于基础知识不牢,那些一环扣一环的东西,一旦缺失,整个理论体系都会不牢固。而面对这一现状,我要做的就是用我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找到最简洁,最容易的方式,提炼出学生需要的内容,最大程度地补全他们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实践”。
在采访中,记者还观察到,田老师不断地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查看消息。一遍一遍,耐心地在细小的按键上敲打着字。原来,田老师在看班级的QQ群,田老师的QQ,每天早7点到晚11点都是畅通无阻的,偶尔外出的时间,面对学生的问题,无论自己在做什么,他都会耐心回复,确保尽快解决学生的问题。
谈到课余时间,田老师不好意思的笑了。他说自己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和娱乐。除了上课、备课、培训学生,空余时间都放在了搞研发,做项目上,总是呆在实验室里。他认为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的需要在哪里,偶尔有时间也是看看专业书籍,尽可能用自己眼睛帮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
严中有和,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田老师的学生们,对田老师的选拔标准都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总结出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在知识能力过硬的基础上,必须具备诚信,能吃苦的品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深信着这样的道理,田老师把原来10月份的选拔惯例改到了暑假前的5月底,他说:“新生过来的第一关就是留校学习,忍受得了武汉的炎热夏天,最后还能坚持下来的,才是合格的。”然而诚信,则是做人的根本。他认为,有成就的人必须是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而第一步就是建立诚信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被社会所接受。
其次,团队精神和个人能力同样重要。实验室里,3人一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率提升明显。但是,田老师却强调,团队合作并不是吃“大锅饭”。他说:“我要的是强强联手,并不是先进带后进,这就要求了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有这样的压力,才能让他们走出校门后更从容地面对社会压力。”
每年5月,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最集中的备战阶段,也是学生问题频出的阶段。学生们几乎吃住在实验室,学习压力空前强大,甚至会出现个别学生临阵脱逃的现象。这个时候的田老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状态,每天谈心,疏导,并一直以身作则。每周,他带着学生们去阳光校区附近爬山,跑步。学生大汗淋漓后,总会忘记很多烦恼和压力,洗个澡,继续回实验室奋斗,心情往往变得极为舒畅。
据了解,田老师所带的往届毕业生们,月薪大都在5000元以上,更有年薪13万的优秀毕业生。看着学生们有了骄人的成绩,田老师说:“其实,学生就好像是我自己研究的产品,从不懂到懂,从零件到整体,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渐渐超越过我,我很享受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除了兴趣因素,这种成就感也是我坚持走下去的强大动力。”
田裕康老师,一个以笔尖为锄,以汗水为露的园丁,每个学生都是长在他心里的花朵。他耕耘着的,不仅是学生赖以成长的土壤,更是他长久以来,并长此以往坚守的一份教育的心田。